手机端
当前位置:趣知网 > 文章 > 历史常识

太平军为什么喜欢改名字 太平天国的奇葩制度和规定

时间:2020-11-30 22:13:26人气:作者:历史君

/


太平天国运动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但余下部队仍然坚持反清斗争,直至1868年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太平军为什么喜欢改名字

  1、改名为了“避讳”

  封建时代各朝都有“避讳”,帝王的名字不可以随便用于其他场合,如果是双名,一般规定不能连用。

  太平天国对避讳的爱好,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天父天兄的名字,洪秀全父子和东西南北翼五王的名字要避讳,一些不好的字眼,如丑、亥(和“害”同音)等要避讳,甚至有些常用字,如师(只许用于军师、先师、后师等)、龙(只许说“宝贝龙”而不许用于取名)等也不能用,“王”、“主”等看上去比较“威风”的字同样不允许用。

  这样一来,许多姓都不得不改,王是中国排名前三的大姓,洪秀全表哥家也姓王,可因为王这个字不许用,王姓都被迫改姓汪或者黄,太平天国境内因此连一家姓王的都找不到;洪秀全不许一般人姓洪,安徽人洪容海加入太平军第一件事就是改姓“童”,他后来投降清军,第一件事就是把姓再改回来。

  同样,赖世国改赖世就,蒙得天改蒙得恩,也是为了避开避讳词,李俊昌改李俊良,是因为北王叫韦昌辉,有个昌字;李开芳改李来芳,则是因为翼王叫石达开,有个开字。

  从蒙得恩等人的几次改名(因为避讳上帝的上改名得天,又因为避讳“皇天”的天改名德恩)可以看出,太平天国的避讳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但也有例外,后期由于天京之变和石达开出走等,昌、开这些原本避讳的字变得百无禁忌,李俊昌、李开芳也因此恢复了本名,而因为洪秀全儿子洪天曾的出生,而不得不改姓“永”的太平军将领曾天浩、曾天养、曾水源等,也总算有了认祖归宗的自由。

  2、还有些人改名,是觉得本来的名字不雅

  太平天国起自草莽,很多人只有个诨名,像天地会出身的罗亚旺,还有打铁出身的赖九,小偷出身的薛小,贩私盐出身的孙臭(后来改名孙魁文),本来都只有个小名,如今当上了官,总要起个相称的大号,有些人本来有大名,不过觉得大名不够响亮,就顺势改一个,像李以文改名寿成,大约就该属于这一类。

  许多朝代的皇帝都喜欢赐名、赐姓,洪秀全也很喜欢这一套,陈丕成改名陈玉成,李寿成改名李秀成,都是他的杰作,特别是李秀成,这个“秀”是洪秀全自己名字里的一个字,本来除了杨秀清谁也没资格用,特意赐给李秀成,是为了告诉天下人,他对李秀成是一千个看重,一万个看重的。

  太平天国早期禁止结婚,已婚男女也要分开居住,许多深感寂寞的将士就到处搜罗孩童,当做义弟或养子,一些人丁单薄的高级将领,像杨秀清,也用这种方式扩充势力,这样也产生了许多改名人物。

  辅王杨辅清等十多个“东王宗”名义上都是东王杨秀清的弟弟,其实只是姓杨的骨干将士,杨辅清本来的名字叫杨金生,因为认了杨秀清为兄长,名字自然也就改为标志性的“杨X清”;而有些养子、义弟连同姓都不是,像比王钱桂仁的义弟钱寿仁,本名周寿昌,那是连名带姓一起改了的。

  3、还有些人的姓名,则是因为更特别的原因:单名

  太平天国认为双名才是正理,曾参加过三元里抗英的天地会老将周春,归附太平天国后就给改名叫“周春之”,捻军大首领龚得、张龙,也被太平天国写作“龚得树”、“张元隆”。

  高级将领如此,小兵底层就更委屈了,避讳什么的样样跑不了,有时名字给改了,自己都不知道,常州太平军中有个小卒,名字本来叫“龙角”,因为“龙”不许用于名字,这个小卒在花名册上就给随手改叫“隆郭”。

  还有个太平军小卒叫“李世贤”,和侍王李世贤同名同姓,尽管李世贤的名字不在法定避讳清单里,但惟恐“殿下不高兴”的顶头上司仍然大惊失色,勒令整改,这位小卒大约不过嘟囔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之类几句废话,就被“斩首不留”了。

  太平天国的奇葩制度和规定

  一、改称呼:称历代帝王均为“相”,称孔子为“孔阿二”,称清朝为“妖朝”,清官为“妖头,清兵为“妖兵”,神像为“死妖”,骂人为“妖魔鬼”。称天王洪秀全为“真圣主”,称东南西北翼等王及头目为“大人”(后期也称“老毛子”),其他内部成员呈一律称“兄弟”。但凡掳掠得富贵家子弟及年轻而貌端正者认为干儿子或者养作妾童的,称“公子”,掳得女子少妇为妻的,称“贞人”,此外,还有“小把戏”、“牌面”、“牌尾”、“典乐”、“典厨”、“典硝”、“董事”等等称呼,不一而足。

  二、改文字:随心所欲,胡乱窜改文字,如“圣”改“胜”,“上”改“尚”,“华”改“伍”,“耶”改“耳”,“国”改“郭”,“火”改“亮”,“清”改“菁”,“秀”改“莠”,“山”改“珊”,“贵”改“桂”,“亥”改“开”,“卯”改“荣”,“丑”改“好”。将“辛亥”说成“辛开”,将“癸丑”说成“癸好”,让人莫名其妙。

  三、用隐语:称火药为“红粉”,炮弹为“元马”,巨炮为“洋庄”,百姓为“外小”,上茅厕大便为“调化”,小便为“润泉”,向百姓征粮、索贡为“讲道理”,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四、改刑罚:订有律令一百七十七条,刑罚主要有点天灯、分尸、剥皮、铁杵、顶车,反弓、跪火、杖肋、鞭背、木架等等。其中的点天灯,也叫倒点人油蜡,把犯人扒光衣服,用麻布包裹,再放进油缸里浸泡,入夜后,将他头下脚上拴在一根挺高的木杆上,从脚上点燃。此刑在太平天国最受欢迎,最为盛行。

  五、改科考:所出考题主要以拍领导人马屁为主,如:“四海之内皆东王。”又如:“天父原来有主张,磨来磨去试心肠。”考试中榜者,常熟称“莠士”(即“秀士”),苏州称“博士”、“约士”,南京称“俊士”、“杰士”。

  六、取南京后改战法:士兵持竹竿而战,插竿首以长钉,以此为战具。且掳不知战之良民为前驱,诓骗部众说:“放胆,有天父看顾!有天父保佑!”或:“越吃苦,越威风。”又或:“代打江山打先锋,要汗如珠。”

  七:迫民信教:捏造诸如《天理要论》、《天情道理书》、《原道救世歌》、《旧遗诏》、《新遗诏》、《天父天兄下凡诏书》等等天主书教人,不能背读者杖之。《金陵兵事汇略》记:“贼逼男女拜上帝,以黄纸作誓语,拜毕焚之,谓之悔罪。”要求百姓每日睡起饮食都要默念“小子某同众小子跪在地下,敬谢天父上主皇上帝老亲爷爷”等语。

本类推荐